甘肅慶陽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拱衛著延安,也為抗戰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。如今,慶陽立足資源稟賦,在擴大特色農業優勢的同時,加快發展算力產業,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。
走進甘肅慶陽的南梁革命紀念館,這首耳熟能詳的《軍民大生產》為觀眾們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,邊區軍民自力更生、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。20世紀30年代末,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,敵后戰場的斗爭形勢日益嚴峻,黨中央發起了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的大生產運動。作為陜甘寧邊區的西大門,慶陽軍民在這里用廢鐵鑄造農具,開墾荒地,把黃土高原建成了隴東糧倉,積極生產,支持抗日事業。
傳承紅色精神,激發實干熱情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慶陽市積極推動蔬菜、蘋果、牛羊等特色農業發展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262.4元增長到2024年的14200元。同時,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,當地還大力發展風電、光伏產業,在已建成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能源基地的基礎上,2025年5月投運的隴電入魯工程源源不斷地將綠色能源送往東部。
充沛的能源供給也為老區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支撐,開啟了數字經濟新賽道。作為“東數西算”工程的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,目前,慶陽算力規模達6.6萬P,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在慶陽建設數據中心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